17、冠带(2/3)
要来的东西能一样吗,”冯妙瑜抿了抿嘴,还是勉强笑道:“儿臣听人说曲水宴上拔得头筹者能向父皇讨个彩头,父皇是圣贤之君,君子一言,驷马难追,您可不能反悔。”冯重明淡淡笑了一声,没有喜悦,“奉承话、戴高帽,都省了吧,朕乏了。你说吧。”
“那我要说了,父皇可不能不答应啊。”冯妙瑜道。
“先说。”冯重明已经有些不耐烦了。
冯重明心情明显不佳,眼下并不是最好的时机,冯妙瑜迟疑了一下,但这事情若是拖着,迟则生变,那还不知道得拖到什么时候去。
她深吸一口气,半跪下去,平日她对冯重明行的都是君臣的礼仪,如今这个却是子女对家中长辈执的礼。冯妙瑜道:“女儿想向您讨一套本朝九品文官的冠带。”
如果当年谢家没有出事,身言书判,以谢随的资质,大概率会官拜九品的校书郎。校书郎虽然听着只有九品,品阶并不高,却前途一片光明,本朝好几位官至宰辅的权臣都是从校书郎一职踏入官场,可谓是文官入仕的上上良选。
刘公公端了一碗醒酒汤上来,冯重明端起来喝了两口,闻言奇怪道:“你要那玩意做什么,难道你一个女子想要入朝为官?”
冯妙瑜摇头。
“借花献佛。”她顿了一下,道:“父皇还记得前面您提到驸马的事?女儿的驸马若是没个一官半职的,实在是……”
“区区一个九品而已,你这个长公主又何必来求我?九品,作为你的驸马,这个品级未免太低了些。”冯重明似笑非笑,还在试探。
“父皇,那能一样吗?他是女儿的夫君,若传出去他是靠着妻子才谋得了一桩差事,朝中那些文臣您是知道的,肚子里总共就那么三滴墨水,大半都拿去在背地里骂人,给人穿小鞋——您要他日后怎么在官场上混下去。”冯妙瑜就道。
“这还没嫁出去,胳膊肘就已经开始往外拐了,”冯重明往椅子里靠了靠,随意打趣了句,又问道:“这样上心,朕的狸娘这是看上了哪家的公子?”
冯妙瑜如实答了,冯重明和刘公公对视一眼,两人均是一头雾水,尤其是刘公公。那些画像都是他挑选了送去长公主府的,他想了半天都不知道这个谢随何许人也,像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突然就得了长公主欢心……这也不怪他们,毕竟当年谢随才中了状元,半只脚还没踏入官场呢,不记得很正常。
世上才华横溢的少年郎君并不多,但至少盛京从来不缺这样的人。
冯妙瑜只能瞅着冯重明脸色,小心道:“父皇不记得他,但他祖父您也许还有印象,他的祖父讳玄,曾官至御史大夫。”
她说到谢玄,冯重明倒是慢慢想起来了。
当年一怒之下下令流放谢家,他其实后来想起来也有几分后悔,尤其是接任谢玄那位新御史大夫处处不及谢玄,不说书判上,就连皮相都没谢玄看着顺眼,只是狠话都说出去了,总不能收回来吧。
“是他呀。给个官职倒是小事,只是曾经谢家还不错,但朕说句实话,如今的他配你,远远不够。”冯重明道。
他是忌惮冯妙瑜和她背后的张家,没有哪个君主会喜欢被刀架在脖子上的感觉,却也没想过把她嫁给寒门——门当户对,落魄世家子,也就比寒门好那么一点点。
“请父皇成全,”冯妙瑜叩首恳求,初夏午后的阳光还没那么刺眼,柔和明净,她安静地看着冯重明,想了想,才又慢慢道:“女儿是真的,真的很喜欢他。”
她和冯重明一起时都是互演一出父慈子孝的烂俗戏码,但是唯有这次,这句话,她是真心的。
冯妙瑜都能想象出来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