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0-80(17/35)
考你,觉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?”少年的脑子盯着少女突然凑上前来的脸,一瞬间宕机了。
苏甄儿笑了,“朝前走,不要回头,旧事已过,新的人生刚刚开始。我喜欢这两句诗。”-
与少年在河边道别之后,苏甄儿回到寒山寺,将替母亲买的粉色夏蜡梅插到花瓶里。
梁氏这几日一直待在厢房内,偶尔在日后之后出来透透气。
她已经替苏甄儿绣好了鸳鸯戏水的被罩,现在又不知道从哪里搬了一块上等的好木材来,自己准备了工具,一点一点地磨着雕刻。
“母亲,你要雕什么?”
“芙蓉花。”
“我最喜欢芙蓉花了。”苏甄儿眼睛亮了,可她又担心母亲的身体,“母亲,你不累吗?我替你雕。”
“不用,我不累。”
很神奇,人对于自己的死亡是有预见性的。
这是一种说不清的感觉。
就好比猫类,在死亡前,它们会独自离开家,寻找有水源的地方,一只猫安静的等待死亡。
苏母对自己的死亡也是有预见性的,她已经写信给了自己的丈夫,希望他务必在明亮春天之前回来一趟,商量一下甄姐儿的婚事。
得到的回信却是战事吃紧,无法离开,不过这位公爷对于自己女儿的亲事也是十分关心的,特意推荐了一位自荐的人选,便是那家远在金陵城的表亲,苏甄儿的亲表哥。其父是梁氏的亲哥哥,苏甄儿唤一声舅舅。
这位郎君年少成名,容貌俊秀,马上便要参加下次科举,听闻是登科及第的种子选手。这样的潜力股,自然要早早给自家女儿拿下。就算是没有登科及第,按照他们苏家的实力,也不会让甄姐儿受委屈。
对于英国公的话,梁氏倒也觉得赞同,其实她本来就有意让甄姐儿与她娘家联姻。虽然自从搬到姑苏之后,两家联系少了,但梁氏一直听说自己那侄子读书十分勤勉,在加上去年,她哥哥那边其实已经来过信了,透露出了想结亲的意思。
只是这事还得问问甄姐儿。
“甄姐儿还记得你大表哥吗?”
苏甄儿是有些印象的,可印象不深。
“听说他才华极好,于金陵城内年少成名,是下次科举的榜上人选。人品也很不错,是母亲看着长大的孩子,小时候便斯文有礼,十分谦让,你哥哥与他素来交好,时常互通书信,也说他是个君子人物。”
梁氏说到这里,苏甄儿哪里不懂,她红着脸歪在梁氏身上,玩着她母亲的头发,“我不知道。”
梁氏伸手抚上少女柔美的面庞,眼眸下垂,难掩眸中忧虑。
“甄姐儿,听娘的话,将这门亲事定下来。”
苏甄儿仰头看向梁氏。
她窝在梁氏怀里,嗅到微冷的梅花香。
即使是夏日,梁氏身上也不曾黏腻,反而冷滑。
梁氏很少给苏甄儿做决定,故此养成了她这般性子。
这次是梁氏第一次开口要求。
苏甄儿恍惚点了点头,然后看到梁氏松了一口气的表情。
这个时候的苏甄儿不懂梁氏眼神之中的含义,直到后来,她才明白,大周乱局已至,她的母亲与父兄是在为她寻找庇佑之地-
亲事就这样定了下来,并且很快传遍整个姑苏城,连带着只剩零星几人的营地上也在谈论此事。
“苏小姐身份尊贵,天姿国色,寻的夫婿自然是一等一的好。”
“我听说那位家中虽只有五品官职,但本人才华出众,勤学刻苦,又被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