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9章 极端严寒,全球冰封,大家一起来猫(5/6)
消防隐患。这种地下封闭空间,一旦发生火灾,后果不堪设想。李响这边超凡者多,问题还不大,若是其它地下城发生火灾,可能一烧就是一大片,而且人员疏散很不方便。密闭空间,光是烟熏火燎就要死很多人。第三期避难所的房间里都是水泥地,商业广场上则铺设了青石板,至于地下农场里的泥土,都是来自外东北平原肥沃的黑土,是李响用仓库搬运过来的。
外东北平原位于黑龙江对岸的阿穆尔州,面积超过20万平方公里,纬度略高,积温略低,和国内的东北平原一样,土地都异常肥沃。
但是,由于这个地方人口稀少,缺乏足够的劳动力,市场需求量小,导致耕地面积和开发程度均不如中国境内的东北平原。目前该地区还有大量土地未被开发。
如此肥沃的土地闲置,李响就不客气了,将肥沃的土壤全部转移至地下农场。
因为李家村这边挖出的山腹,基本上都是岩石,泥土虽然也有,但地底的泥土缺乏有机质,比较贫瘠,不大适合作物生长。
要用就用最好的土壤。
另外,像乌克兰的乌克兰平原、美国的密西西比平原、南美洲阿根廷连至乌拉圭的潘帕斯草原,也都是肥沃的黑土,其中潘帕斯草原为亚热带红化黑土。
黑土并非是指黑色的土壤,而是指腐殖质含量很高的土壤,其黑色来源于腐殖质的黑色。
在网上,有人专门卖这种土,十斤几块钱,还包邮。但其实这个黑土资源是有限的。它形成需要相当长的时间。
土壤到位,地下农场初具雏形,赵雪晴就带领了一些乡亲,在地下农场里开始劳作了,暂时还不是大规模种植,而是开辟了几处试验田,试验一些特殊的物种。
植物需要光源才能进行光合作用,现代农业早已有成熟的解决方案。李响购置了一批植物光照培养箱用来育种,等条件摸索稳定之后,再在地下农场中大规模铺装照明、灌溉、送暖、保湿等系统。
有姜采儿在,自然都是全自动化管理。
另外就是需要培育一些昆虫,如蝴蝶、蜜蜂,用来给作物授粉。如果实在不行,人工授粉也在摸索之中。
当然,虽然可以做到全自动化,但如果有必要,还是可以用人工的。比如需要给人们安排工作岗位时。
由于外面大雪封山,道路难行,为了安全起见,李响亲自出手,从李家村地下城出发,建造了五条隧道,可以开车的那种,分别通往沈家湾(外公外婆家)、姚家岭(姚瑶家)、赵家坪(赵雪晴家)、雷家沟(雷氏兄妹还有一些保安家)以及县城。
李响出手,又快又好,现在大家无论是来上班,还是去县城采购,都相当方便。
建筑工地想要往来运输货物,也是走通往县城的地下通道。
很多村民,包括县城里的居民,觉得家里冷,开空调或地暖太费电,于是就躲到李响挖的这些隧道里,在路边烤火,围炉煮茶。
地底隧道,冬暖夏凉啊。
就是有一点不好,会阻碍交通。
李响了解到后,再次将隧道进行了改造,挑选了人口聚集较多的地方,从道路两边延伸出一些空间,设计了“防空洞”,里面还用晶金武装凝聚了许多石桌、石椅,以及铁制的火炉。
因为石头做的炉子容易裂开,用铁来炼制就更加适用一些。他从澳大利亚采集了不少露天铁矿,用来炼几个炉子九牛一毛。
然后派了一些保安们在这些聚集地维护秩序,这样一搞,竟吸引了不少人过来摆摊做生意,地下商业广场热热闹闹提前营业了。
没办法,大雪也抵挡不了勤